《我们在一起》—记者体验报纸印刷工
滨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滨州新闻网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每天清晨,当读者们打开手中那一份新鲜出炉、尚且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时,除了能够看到记者和编辑们的努力工作之外,是否想到,还有一群人一直为这份报纸付出着青春和汗水?他们就是报纸印刷工,这一份份报纸的诞生,离不开他们的坚持和坚守。
凌晨时分,滨州传媒集团印务公司的车间内仍是灯火通明,伴着机器的轰鸣声,车间中还能闻到油墨和化学药剂混杂的味道,报纸印刷工们就在这并不算“友好”的环境中忙碌着。
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一天近十二个小时的夜班,除去法定假日和每周一天的轮休,他们都在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。
工人在检查机器
彭吉刚师傅是印刷厂的老人了,他是1998年来的印刷厂,那一年他只有二十四岁,印务公司建厂也还不到五年时间。彭师傅在印刷这一干就是十八年!他几乎见证了整个印刷厂的荣辱兴衰和时代变迁。
而当谈到报纸印刷工的工作时,他有自豪、有收获,当然也有无数的辛酸和无奈。
“咱们这个工作算是个特殊工种了,全是夜班,年轻的时候还好,身体恢复的快,感觉无所谓,但年纪大了以后就不大能受得了。而且身体只是一方面,时间上的错位也带来很多不方便,但一到晚上就有精神。”彭师傅憨厚地笑了笑,接着说道:“年轻的时候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了,到后来有了孩子,仍然是顾不上。现在咱们厂里工人人手挺紧张的,少一个人运行起来都挺吃力,有时候谁家遇到孩子感冒发烧,工人们把孩子送到医院后都得赶紧赶回来上班。”
分发报纸
刘惠山师傅来到印刷厂也有近十年的时间了,他是在亲戚的影响下进入的这个行业。说起自己的工作时,刘师傅能够涛涛不绝的说上好几个小时,丰富的经验让他在这个行业里如鱼得水,制版、传纸、装版、调墨,每一道工序刘师傅都了如指掌。
不过当谈起这个工作对他的影响时,他说的更多的也是精神和家庭。连续的夜班让他有时候感觉精神非常压抑,刚结婚的时候,同妻子也是争吵不断。虽然妻子现在已经慢慢理解了他的辛苦,但刘师傅自己心里仍然对家庭和孩子充满愧疚。刘师傅儿子今年五岁,现在每天也就只能见到他父亲一两面,因为缺乏交流,孩子见了父亲一点都不亲近,这总让刘师傅心中很不是滋味。
高静是印刷厂中仅有的四位女工人中的一位,她2004年来到印刷厂,在厂里待得年岁比刘惠山师傅还要长。女印刷工在厂子里一般干着分发的工作,需要把成捆的报纸仔细分好去出,她们在连续一夜的工作中休息的时间可能只有寥寥的几分钟。
制版中
常年的夜班工作对女性的影响要比对男人更大,高静现在已经无法在夜间安然入睡了。遇到假期或轮休的时候,她也想在夜里美美地睡上一觉,然而她却只能更清晰地感受到身体的酸痛,反而没有累了一夜后在白天里睡的舒服。另外,她的抵抗力现在也是变得很差。不过在高静心里,这些身体上的苦累又怎么能比得上无法顾家的愧疚?
当然,他们在在这一份工作中也都有各自的收获与成长,每当看到一份份报纸在自己的手中诞生,他们的内心中也是充盈着自豪与欣慰。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纸媒行业发展变迁最直接的亲历者,也是陪伴着手里这份报纸成长的坚守者。
报纸印刷工这份工作纵然有再多苦累,他们都在坚持着、坚守着,这份小小的报纸已经不仅仅是他们安身立命、养家糊口的本钱,现在还寄托着他们最纯粹的热爱,就像爱他们的孩子,希望他能有一个更为灿烂的前程。
记者手记
- 相关文章
随机文章